高效、安全、可靠的肥料产品
数十台近百米高的风机伫立在正午烈日下缓缓转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光伏板上,光伏板下,虾苗、鱼苗在现代化养殖池中跃动;不远处,农作物幼苗在光伏板的“庇护”下悄然生长
这一幅幅生态“画卷”是我市绿色能源发展的缩影。记者从天津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绿电交易量为7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截至2025年3月底,今年绿电交易电量已达145.05亿千瓦时,大幅超过去年全年交易电量。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北和顺村的菌菇种植基地,在光伏板的“掩护”下,一丛丛菌菇正在种植大棚中生长。眼前所呈现的,是农光互补项目绘就的鲜活“画卷”。
该菌菇种植基地负责人陈金卫介绍:“目前,基地占地600亩,铺设的光伏装机容量为20兆瓦,培育的菌菇有45个品种。”
据了解,一些菌菇的种植周期短,从播种到采收只需3个月左右,而采摘期可达到1个半月,非常适合作为高效益的农作物进行推广种植。不同的菌菇品种,栽培时间有所不同,可以实施错峰种植,比如,春季可以种植虎奶菇、鸡腿菇等,秋冬适合种植羊肚菌、金耳等。“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菌菇种植基地,预计种植面积将达2000亩。”陈金卫说。
在西青区大寺镇李庄子村,一大片光伏板“列阵”于水面上,阳光从缝隙中钻过去,泛起粼粼波光。这是去年投入使用的1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集渔光互补、节能减排、智慧能源管理于一体。这一模式既不占压土地,也不改变土地性质,光伏板架高安装在水面上,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综合发展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而且增加了光伏发电的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蓟州区正在有序推进多个绿电项目建设,包括下仓镇100兆瓦沟渠坑塘光伏项目、罗庄子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等。
据蓟州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区现有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共计22个,装机规模1442.5兆瓦,总投资约88.7亿元。其中,光伏项目5个,装机规模410兆瓦,总投资22亿元;风电项目17个,装机规模1032.5兆瓦,总投资66.7亿元。目前,已有15个项目取得电力接入报告批复,14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长期关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天津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会芝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绿电+”模式在我市陆续被推广,打破了传统“生态保护靠投入、经济发展靠消耗”的局面。
“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有利于形成复合型经济模式,通过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利用,将光伏开发与农业生产空间重叠,形成一地多用的产业模式,避免传统光伏项目对土地的单一占用。”在王会芝看来,这些项目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还通过产业融合,催生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新业态,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在苍茫的盐碱地上,巨型扇叶在高空中缓缓转动,划破春日里的微风。这是不久前并网发电的神华(天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新能源)北大港风电场小王庄四期、五期风电项目。与这批项目同时建成的,还有一座储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5.65兆瓦,可存储1.5万度电,相当于1千多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这两个项目我们采用了6.25兆瓦的风机,相比于早期项目的2.2兆瓦,发电效率大幅提高。”神华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刘朋义指着风电场里的设备告诉记者,四期、五期风电项目采用了预制仓,原本需要建设一两年的项目,短短数月即可完成,“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办理入市手续,并网容量为100兆瓦,预计再过不久就可以正式参与绿电交易,入市后可产生月内交易2000万千瓦时”。
据他介绍,该公司三期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开展绿电交易,截至目前,已交易8500万千瓦时,是小王庄镇首个不享受补贴电价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不远处的六期项目也正在火热筹备中,预计今年年底可并网发电。
眼下,小王庄镇已有8个并网发电项目,并网容量累计401兆瓦。该镇副镇长王哲在办公室里的白板上将今年的绿电项目完成目标一一列出,他指着这些项目说:“目前,具备绿电市场交易能力的项目还有6个,并网容量共计140兆瓦,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全市供应绿电3亿千瓦时。”
据了解,小王庄镇域内多为盐碱土地,一些原本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如今也迎来了新机遇。不久前,我市出台《天津市风电光伏发电开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三区三线”管控原则,科学避让各类敏感因素,合理布局可开发区域。
“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及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类分区。
“三区三线管控原则是天津绿电发展从粗放开发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引,通过统筹生态保护、规划统筹、市场机制,既守住了资源环境底线,又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开辟了空间。”据王会芝介绍,近年来,我市在绿色电力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呈现装机规模快速扩容、交易市场爆发式增长、项目类型多元化的特征。在她看来,新政策的出台将为我市绿电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