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可靠的肥料产品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工作都是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我市立足“三农”大局,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工程”为抓手,有限聚焦、持续发力,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业农村发展向新向好、稳中提质,全力以赴用实劲、实干、实功答好“十四五”收官考卷。
坚持粮安为首夯根基。聚焦粮食安全“头等大事”,全力落实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关键举措,有效应对3月以来极端干旱天气,夏粮再获稳产丰收,总产104.36万吨,平均单产501.6公斤/亩,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02.4公斤、94.86公斤,连续8年全省第一。出台《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47万亩次,化肥施用量持续7年负增长,主要农作物施用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3%。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更新改造行动,统筹抓好生猪、水产品、食用菌、蔬菜生产。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省级第一次例行监测农产品合格率达100%。
坚持科技为先赋能势。下好科技强农“先手棋”,深入推进种业强市工程,已建成54万亩小麦标准化“良繁带”,累计培育农作物制种企业26家,柳丰、永民、双收、三丰4家种企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淮北市西甜瓜首席专家工作室成功挂牌,先后打造蔬菜、果树示范园12个。与省农科院联合申报“石榴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质大粒软籽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3%,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81名基层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包村联户,占基层在编在岗农技人员总数的90%以上,累计服务行政村238个、科技示范户1412户。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新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4个,新增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库容5300立方米,12家经营主体获评省级数字农业工厂。
坚持产业为重增动能。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制定《淮北市绿色食品产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市级推进包保机制,打造品质粮食、优质蛋白、功能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出台《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搭建“1+1+11”政策体系。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招商引资项目59个,投资金额53.011亿元。投资2.8亿元的悦享客食品科技项目、投资3.25亿元的中安信肉牛屠宰项目建成投产,投资5.13亿元的烈山区食用菌种植项目、投资1.1亿元的年产400吨南坪酱卤肉制品生产线亿元的天然果蔬深加工项目、投资3.2亿元的蜗牛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全市累计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上半年,全市规上绿色食品产值累计增速2.2%,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10.1%。
坚持和美为底提质效。夯实和美乡村建设“本底”,谋划打造东部山区“龙脊天路”、中部隋唐大运河、西部南部“小推车红色文化”等3条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实施“龙脊天路·十二悦坊”康养民宿类项目。成功获批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2个、省级中心村23个,申报成功率分列全省第2位和第1位。烈山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示范县创建名单,皖北仅2个县(区)入选。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3442户,完成年度任务的69.9%。濉溪县成功申报2025年度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获批中央财政资金1189万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制,选定2个镇、8个村继续开展乡村治理“数字化+积分制”试点。
此外,156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发电收益136.59万元,奖励补助农户636户。积极动员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跨村联营农文旅项目等5家企业(项目)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指导价格发布机制,完成2025年度指导价格公开发布。
截至目前,淮北农业农村工作“多个新突破”最为耀眼:濉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功立项,实现淮北“国字号”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南坪镇任集村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濉溪县“减抗”行动入选2024年度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整县推进典型案例。全省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推进培训班在淮举办。中央部委先后两次来淮调研“衔接并轨”工作,全省“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改革试点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在全省率先就村级劳务用工进行规范,相关做法被《安徽农业农村信息》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