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可靠的肥料产品
盛會開幕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等話題備受矚目。
開幕會結束后,參加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其中的內容也牽動著基層干部群眾的心弦。
2月8日,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意味著央地協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鹽湖產業“航母”邁出了重要一步。
鉀肥生產區全線運作,生產正酣,現代化採鹽船晝夜不停地開採鹽田,保障原礦供給……揭牌近一個月后,目光鎖定集團旗下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托中國五礦雄厚的經營實力和運作能力,投身保障春耕鉀肥供應的生產工作中。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五礦集團西北區域總部總代表贠紅衛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對“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內容作了標注。
立足青海省獨具優勢的鹽湖資源,贠紅衛說:“從青海鹽湖產業發展看,每一次的躍升與大幅度的跨越,都是突破了關鍵技術。”
面向未來,贠紅衛認為要更加清醒認識到青海資源型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差距、潛力與不足、動能與挑戰,以創新為要,以轉型為基,以科技為根,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制定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發展路線圖,加快構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鹽湖資源高效開發技術策源地,攻破行業共性難題。
不難發現,從基礎研究的突破到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從新興產業的崛起到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貫穿於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離不開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甘河中試基地就是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橋梁,鹽湖資源綠色高值開發利用相關實驗室或企業的研發成果,在規模化生產前,都會來此“歷練”一番。
甘河工業園區經濟和科技發展局副局長劉文龍說:“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依然是高頻詞。我們將繼續著力優化創新生態,積極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對中試基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力中試基地做大做強,力爭將園區打造成為區域科技創新的新高地。”
“政府工作報告滿載發展的累累碩果,描繪了新一年發展的宏偉藍圖,令人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國棟難掩激動。大會召開前夕,王國棟穿梭於大街小巷、奔波在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拉家常,也走進企業車間聊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這為互助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王國棟說。我們將主動融入全省產業“四地”建設布局,堅持守正和創新相協同,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產業轉型的“第一動力”,堅持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堅持提質效、補鏈條、促融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壯大,因地制宜推動現代農業、工業、文旅等領域同步發力。
全面優化縣域“大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大力發展高原冷涼蔬菜產業﹔搶抓人工智能布局“窗口期”,依托東西部協作平台和海東零碳算力產業園,探索建立“綠色算力+產業”融合模式﹔大力推進“零碳經濟服務綜合提升”“互助家政勞務品牌打造與就業能力提升”等項目﹔積極推動產業數智化改造,培育發展智慧農業、數字家政等新業態﹔緊密結合打造鄉土先鋒、太陽花開、彩虹故鄉、七彩農業、土族盤繡、青稞美酒、互助家政“七張名片”,探索“農體文旅商”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從提升現代農業質效到補強工業經濟鏈條,再到持續深化“農體文旅商”五業融合,王國棟心中已有規劃。
王國棟堅信,產業之於縣域,正如心臟之於人體,是生命力的源泉,是發展的原動力。
近幾年,互助縣東和鄉麻吉村油嘴灣生態文化景區憑借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以及豐富的體驗場景,吸引眾多游客。2024年,景區累計接待省內外游客4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00萬元。
“產業發展好,我們每個人都受益。鄉村旅游變得越來越火,我們從心底感到驕傲。相信家鄉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麻吉村村民陶延金每年都關注著政府工作報告,隻要有時間,就會觀看大會直播,今年也不例外。對於新一年的發展,陶延金的期待就如油嘴灣景區裡花草的新芽一般,正在蓬勃生長。
青山有約,向土而行,白雲作伴,情注“三農”。這句話,或許是對全國政協委員、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艦日常最好的寫照。
再次赴約春天的盛會,王艦在關注綠色算力產業發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同時,依然將關注的視角對准長期深耕的農業領域。
作為扎根高原的一名農業科研工作者,回顧40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實踐,王艦認為,所謂科技創新,既要“頂天”攀登世界前沿,又要“立地”服務產業需求。
“科研的本質是創新,通過技術創新要解決高原農牧業發展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繼而大面積推廣應用,通過提高產量、提升質量,滿足市場需求,最終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王艦言語朴實。
2024年10月30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上,王艦領銜的馬鈴薯研究團隊育成的“青薯9號”以47.8萬公頃(717萬畝)榮登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第一,連續2年位居全國種植面積榜首。
去年以來,在馬鈴薯特色資源引進,新品種選育、示范及推廣、高原種薯基地建設等方面,王艦帶領團隊與國內外科研單位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等內容,這提振了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的信心。接下來,我們要在科研上著力攻堅克難,做好新成果的試驗和示范,將青海綠色、天然、環保的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實現高原農牧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王艦說。
王艦所言,也令團隊成員郭恆感觸頗深。從2013年加入研究團隊,郭恆充分發揮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和團隊成員一同選優品、解問題、破瓶頸、傳技術。
“每每看到群眾豐收的喜悅,都讓我們信心倍增。我們要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汲取奮進力量,為推動青海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努力奮斗。”郭恆說。
與此同時,聚焦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王艦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通過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制定措施,從品牌打造、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綜合施策。
2月,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通往波航鄉上泉爾村的公路邊,積雪還未融化。兩年前,李冬打包了行李,驅車來到這個小山村。…
人民網西寧2月26日電 (記者楊啟紅)舉行消防安全講座、疏散演練、消防裝備體驗、有獎互動問答等活動,向學生們贈送消防安全讀本、消防元素文具等禮品……隨著2025年春季學期拉開帷幕,青海省各級消防救援部門以開學第一課為契機,全面部署校園消防安全工作。 開學第一課,安全進校園。…
人民網西寧2月25日電(況玉、劉文靜)“我建議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不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青海省海東市第一中學教師周全中通過人民網《人民建議》給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捎話”。…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