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安全、可靠的肥料产品
特朗普再次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美国推到国际风暴中心:他公开承认,美国已向敏感海域部署两艘核潜艇,回应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对美方发出的“死亡之手”威胁。
2025 年 7 月 28 日,华盛顿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味。特朗普突然在英国宣布,将原本给俄罗斯设定的 50 天谈判期限压缩成 10 天,要求普京必须在 8 月 8 日前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加征 100% 关税,甚至威胁对中国、印度等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实施 “次级制裁”。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 “最后通牒” 搞事情。自 2024 年连任以来,他就像个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在外交场上横冲直撞。今年 3 月,他刚和普京通了 2 小时 28 分钟的 “史上最长电话”,双方还讨论了冰球友谊赛的事,结果不到半年就翻脸不认人。
俄罗斯这边也不含糊。7 月 31 日,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炮:“特朗普最好记住,俄罗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每一次通牒都是迈向战争的一步。” 他还特意提到 “死亡之手”。
那个冷战时期苏联研发的自动核反击系统,一旦俄罗斯指挥中心被摧毁,这套系统会自动发射核弹报复敌人。这番话就像往热油锅里泼了杯水,彻底炸锅了。
特朗普哪受得了这个气?当天就在 “真实社交” 平台回怼:“梅德韦杰夫是个失败的前总统,他正在踏入极度危险的领域!”更狠的是,他直接宣布已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相关海域。消息一出,全球股市应声下跌,黄金价格飙升,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阴影中。
要知道,美国核潜艇可是携带核武器的 “水下幽灵”,尤其是 “俄亥俄” 级战略核潜艇,一艘就能搭载 24 枚 “三叉戟 2” 导弹,每枚导弹又能携带多个核弹头,射程超过 7400 公里。这种武器部署,摆明了是对俄罗斯的核威慑。
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不仅有 “死亡之手” 系统,海军还拥有 30 艘核潜艇,包括能发射 “布拉瓦” 导弹的 “北风之神” 级战略核潜艇。
俄罗斯早就构建了 “去美元化” 的经济体系,2024 年能源出口中 65% 用人民币结算,粮食和化肥出口占全球 30% 以上,根本不怕美国的关税威胁。普京在回应时虽然语气平和,但话里藏刀:“所有失望,都是因为期望过高。俄罗斯不是靠喊话解决问题的。”
这场博弈的背后,是双方对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乌克兰冲突持续三年,俄罗斯已经控制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普京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些战果。而特朗普为了选举,必须表现出 “能结束战争” 的能力,哪怕只是表面功夫。
这种 “极限施压” 的套路在俄罗斯面前不太好使。梅德韦杰夫在俄语平台上冷笑:“如果我的几句话就能让特朗普炸毛,说明我们方向是对的。”
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在国内确实赢得了部分支持。共和党选民欢呼 “美国终于硬气了”,但国际社会却一片哗然。欧盟内部矛盾重重,德国、法国私下担忧次级关税会冲击自身能源进口,毕竟 2024 年欧盟仍有 15% 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乌克兰虽然表面感谢特朗普,但心里清楚,美国的援助从来都是附带条件的,去年 3 月为了恢复军援,泽连斯基不得不和美国签署矿产协议,把国家资源拱手相让。
核威慑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死亡之手” 系统虽然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检测到核攻击,就会自动发射核弹,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核战争。美国军备控制协会警告,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拿核武器开玩笑,是 “不负责任且不可取的”。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冷战思维与 21 世纪现实的碰撞。特朗普试图用 “交易型外交” 解决复杂的地缘冲突,却忽略了美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 北约东扩、欧洲安全这些问题,不是靠关税和核潜艇就能摆平的。普京也明白,退让意味着失去大国尊严,所以哪怕承受经济压力,也要坚持到底。
随着 8 月 8 日的最后期限临近,全世界都在屏住呼吸。如果特朗普真的实施制裁,俄罗斯很可能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甚至试射 “萨尔马特” 导弹展示肌肉。而美国国内也面临反噬,30% 的铀矿依赖俄罗斯进口,加征 500% 关税会导致核电站瘫痪,直接影响民生。。
信息来源:爆发“口水战”!特朗普提醒梅德韦杰夫“小心言辞”,后者回应:这么紧张?说明俄方做对了---环球时报